近段时间,有两件事情成为国内油脂行业的热门话题。一个是从2012年末开始的大豆行业频繁重现的“洗船”现象,另一个则是近期国家派出高规格调研组赴黑龙江进行产业摸底,为国家出台稳定大豆产业的相关政策提供一手资料。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两件事情,给人两种心情。洗船事件让人痛心和无奈,调研活动则让人充满期待,这说明国家正准备开始新的行动来重整我国大豆产业发展。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大豆进口汹涌“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攀升,增长幅度也较大,跨国粮商通过独资或参股经营方式,不断增强大豆话语权,对我国大豆产业的上中下游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不久前,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大豆5838万吨,增加11.2%,创历史新高,进口均价为每吨599.3美元,上涨5.8%,呈现出数量和价格的“双增长”。而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大豆进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比2005年增长了120%。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2012年1~11月,我国共计释放国储388.79万吨(2011年同期为1.61万吨),港口库存消耗126.07万吨(2011年同期港口库存增加41.37万吨)。国储大豆的大量释放和港口库存的显著下降,对2012年大豆压榨行业原料供给形成有力的弥补。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2012年如果没有国储释放和港口库存消耗,大豆进口将进一步显著增加,破位6000万吨将势不可挡。”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分析师吕爱丽向记者表示。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另外,国际谷物协会不久前表示,预计截至今年9月30日的当前销售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增长6.8%,达到历史最高的6100万吨,同时也将推动全球大豆贸易量创下历史新高。该协会报告同时预计,今年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将增长6%,至7510万吨。话语权丧失近段时间,大豆行业销声匿迹多年的大规模“洗船”事件重出江湖。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2012年倒数第二周1周时间内,共有近100万吨原计划输入中国的美国大豆被取消订单,媒体甚至评价说“这是中国至少14年来最大规模地取消美国大豆订单”。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据了解,“洗船”这种违约行为,简单来讲,包括损失掉预付款或保证金,不再履行合同的现象,也包括大豆已经在产地被装上货船运到码头,但并不起运至中国,而是在返程时被卖掉的现象。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对于这次“洗船事件”,不少人将矛头直指美国农业部。从2012年年初开始,美国农业部不断以“农民将转而种植利润更高的玉米”、“美国正在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等因素,大幅调低美国大豆产量,造成大豆价格暴涨,而当中国企业蜂拥而至大幅采购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大豆产量估值则被调高,大豆价格也应声回落。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洗船事件发生的原因很多,即使没有被美国农业部‘忽悠’,也可能因为气候、投机等原因致使大豆价格发生剧烈波动,选择毁约反而损失小,甚至还可能因此而获得新的盈利机会。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洗船事件’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大豆市场上话语权丧失有多么可怕,但它也更加直接地让国人看到了我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上的地位和话语权究竟有多高多大。在国际豆商的廉价“倾销”和外资大举进入大豆加工企业的双重压力之下,国产大豆早已被边缘化,并且早已被冷落多年的我国大豆产业也已经奄奄一息,到了必须有所作为的阶段。期待产业新政近年来,在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上升和外资大举进入的背景下,国产大豆生产和加工业的日渐萎缩已经成为不争事实。据农业部统计,去年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仅为8682万亩,较2011年下降13.8%,连续5年下降。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而作为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省的情况则是最直观的例子。2012年,黑龙江省全年的产量也刚刚超过400万吨,还不及我国当年12月份一个月的大豆进口量。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大豆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日,国务院派调研组赴黑龙江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主要目的在于为规划大豆生产基地、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从根本上扭转大豆产量下降的趋势,为国家出台稳定大豆产业相关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另据了解,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和工信部等多个部委也在着手研究大豆新政策,既有价格支持,又有直接补贴性质的差价补贴政策。目前新政正在积极制定之中,以何种形式补贴尚未最终确定。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如果能出台这样的补贴政策,对国内大豆产业肯定是利好的,并且这样的政策可以和目前国家的临储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这比单一的政策更有助于大豆产业的发展。
|